曠視倉儲物流數字化解決方案亮相臺北國際自動化展
8月24日, 為期4天的2019臺北國際自動化工業大展在臺北南港展覽館圓滿落幕。曠視作為AIoT領域的智能物聯方案專家,在展會上展示的倉儲物流數字化解決方案受到了參展觀眾的廣泛關注。
23日,曠視副總裁彭廣平在展會現場舉辦的“2019臺北國際物流暨物聯網展物流面對面座談會”上發表了“‘連接’+‘協作’助力倉儲智能化升級”主題演講,與臺灣地區行業嘉賓分享了曠視AIoT解決方案面向供應鏈大腦的探索與實踐。
曠視軟硬一體數字化解決方案受到廣泛關注
隨著全球制造業自動化需求不斷提升,對工業機器人的需求也在高速增長。據統計,2019年上半年,全球機器人市場規模達144億美元。其中亞太市場處于領先地位,預計到2020年支出將達1330億美元,占比達71%。中國工業機器人消費更是已連續6年穩居全球第一,2019年市場規模預計達86.8億美元。其中,臺灣地區中小企業比例高達97%以上,在智慧制造轉型中也對工業機器人有著強烈的需求。在此背景下,2019臺北國際自動化工業大展的舉辦,為工業機器人等相關應用在各場景的落地提供新思路。
此次展會上,曠視展出了面向供應鏈場景的軟硬一體數字化解決方案。依托曠視河圖(HETU)全面的設備接入和業務開放能力,曠視T800和S500機器人現場還原了倉儲的搬運、傳送等業務場景,吸引了大量觀眾到訪曠視展臺搭建位。

圖:曠視河圖與機器人協作在展會現場還原業務場景
其中,S500機器人最大承載能力達500kg,使用SLAM技術實現倉內機器人自主定位導航,可應用于貨到人、智能搬運等場景,可實現快速柔性部署,解決倉儲、工廠等勞動密集型行業物料搬運問題。
與S500相比,T800機器人最大承載能力達到800kg,采用全新的PID、模糊控制、實時速度規劃等混合控制算法,實現機器人運動控制的魯棒性。基于曠視自主知識產權的自學習、自適應人工智能算法和曠視機器人第二代底盤技術,大大提升地面環境適應能力,降低工程部署難度,保證機器人運動過程中貨架和商品的安全。
不斷優化自身技術 曠視加速倉儲物流自動化發展
目前,整個機器人產業正在向著中高端市場發展,自主學習、細分算法研發能力、核心零部件研發成為了產業的重要防線。對此,彭廣平在演講中表示,作為人工智能公司,技術是業務落地的基礎。曠視目前的發展路徑遵從“1+3”戰略大腦,其中,“3”指的是曠視目前所聚焦的城市大腦、供應鏈大腦、個人設備大腦三大IoT場景業務群,而“1”指的則是曠視自主原創的人工智能深度學習引擎Brain++,它能夠為曠視的算法訓練和模型改進過程提供關鍵支持,從而讓曠視實現了在云、端、芯等不同平臺的深度神經網絡算法創新,并得到了業界廣泛認可和引用。

圖:彭廣平在演講
基于自身強大的算法能力,曠視推出了機器人網絡協同操作系統——曠視河圖。據彭廣平介紹,曠視河圖是一套致力于機器人與物流、制造業務快速集成,一站式解決規劃、仿真、實施、運營全流程的操作系統,具備“生態連接”、“協同智能”、“數字孿生”三大特征,能夠為機器人網絡的組網和人機協同提供一種更為便捷,靈活的解決方案,并通過一站式解決全流程需求,幫助企業實現降本增效。曠視河圖主要被應用于倉儲物流領域,面向制造和物流兩大行業提供一些綜合性的解決方案,從而為行業賦能。
彭廣平在演講中表示,曠視河圖在算法層的優化為實際落地業務場景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河圖在路徑規劃、庫位優化、負載均衡、作業調度層面提供了大量優化算法,比如在雙十一期間對不同品類的商品進行優化調度,以適配不同的業務場景,只有這樣才能把AI真正落地到制造和物流兩大行業中。
此外,彭廣平還著重介紹了曠視河圖與傳統WCS系統的區別。一方面,曠視河圖強大的開放性和智能性,使得下層可接入傳感器、機器人、個人終端等智能和非智能設備,向上的業務層面也做了很多開放的接口,能夠連接許多合作伙伴,因而產能規模趨近于無限,“曠視河圖其實是想在客戶和合作伙伴中建一個生態。曠視是一家科技公司,所以我們希望河圖能夠賦能我們的客戶以及系統集成商,幫助物流和倉儲行業提升效率,從而創造更多價值。”
另一方面,不同于傳統WCS系統只能針對某一個行業,曠視河圖能夠將設備和業務模式都抽象化,比如訂單揀選、波次揀選、流程揀選等作業模式在抽象化后就可以根據不同行業的不同業態,做出多種優化和部署。“這樣對企業客戶而言,用什么樣的AGV機器人、用何種導航方式等都不需要太多考慮了,企業客戶只需關心成本,而不用去擔心具體的業務層面。”彭廣平說道。
在演講的最后,彭廣平還對曠視倉儲物流數字化解決方案在臺灣地區的落地表達了期待和看好。他表示雖然這是曠視首次在臺北國際自動化工業大展上亮相,但曠視希望能夠與臺灣地區的倉儲物流企業和系統集成商等企業進行廣泛的交流與合作,共同創造更多價值。